为深入贯彻学校AI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七大工程”战略部署,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数学与统计学院于3月12日举办“青云志”青年教师论坛专题活动。本次论坛以“如何用好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主题,特邀学院高级工程师、专注大语言模型研究与应用的李飞老师作专题报告,全院50余位青年教师、实验技术人员、院办职员在线下线上积极参与研讨交流。

孙建永院长首先介绍了举办本次论坛的意义和初衷。孙院长强调:我们正站在人工智能技术第三次浪潮的潮头——大模型重构知识生产范式,多模态突破人机交互壁垒,智能体技术叩响通用人工智能的大门。数学学科作为人工智能的算力基座,正在医疗、教育、制造等领域掀起“生产力解放运动”,对于我们教学科研工作者更应该深度参与这场革命,提高日常科研、教学、办公效率,努力突破"数据-算力-算法"三重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生态。孙建永对学院数字院务的建设及智能办公等方面提出了几点要求。

李飞及其团队在大语言模型研究与行业落地方面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其自主研发的行业大模型系统已在上海电气、特变电工等大型企业成功应用。在题为《如何用好推理大模型》的报告中,李飞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演进脉络,结合大语言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优势,重点解析了DeepSeek模型的核心特性与发展路径,并通过详实案例数据展示了推理大模型在知识工程、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本次报告内容主要涵盖以下五大核心模块:
1. 深度剖析DeepSeek模型的技术特性与成功要素;
2. 解读大语言模型引发的变革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3. 分享行业大模型研发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方法论;
4. 现场演示团队自主研发的行业大模型系统的应用案例;
5. 总结提炼大模型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最佳实践路径。
在应用案例环节,李飞使用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借助DeepSeek等推理大模型进行实时推理与决策支持。与会教师在互动研讨环节围绕“大模型数学理论支撑”“教学场景适应性优化”等专业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部分与会教师表示:“此次分享对如何用好大语言模型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本次论坛是学院推进“智能+”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孙建永希望大家积极思考如何将日常工作、科学研究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提升科研活力,为日常工作减负。学院后续将持续打造“青云志”系列品牌活动,构建“AI+教育”常态化研讨机制,在已推出的大模型教学应用基础上进一步助力教师队伍数字化能力提升,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